更新時間:2025-11-09
點擊次數:114
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能避免大部分問題。
環境準備:
溫濕度穩定: 確保儀器在溫度恒定(如20°C±2°C)、濕度適宜(通常30%-60%)的環境中使用。避免陽光直射、空調風口直吹和熱源附近。
清潔無塵: 工作臺及周圍環境應保持清潔,減少灰塵。
振動隔離: 將儀器放置在穩固、無振動的工作臺上。對于高精度測量,建議使用氣浮或主動隔振平臺。
電源穩定: 使用穩定的電源,并確保接地良好。建議使用穩壓器或不間斷電源(UPS)。
儀器開機準備:
通電預熱: 開機后,讓儀器和驅動箱至少預熱 15-30分鐘,使電子元件和機械結構達到穩定狀態。這是保證精度的重要一環。
自檢程序: 運行儀器的自檢程序(如有),檢查各軸運動、傳感器狀態是否正常。
正確的操作是避免意外損壞的直接手段。
驅動器及傳感器(核心部件)保養:
接觸式探針: 測量力非常微小,嚴禁用探針直接劃過硬質或粗糙表面來定位。測量前,手動或使用電機將探針提離工件表面,移動到測量位置后再輕輕放下。
金剛石針尖: 極其脆弱,是消耗品。定期在顯微鏡下檢查針尖是否磨損、崩裂。一旦損壞,立即更換。
輕拿輕放: 拿取驅動器(即裝有探針的主機部分)時務必輕緩,嚴禁碰撞、跌落或受到任何沖擊。
平穩定位: 在放置驅動器到工件上或固定架上時,要確保平穩、垂直放下,避免探針突然撞擊工件。
探針保護:
量程保護: 切勿讓傳感器(探針)超出其垂直量程,劇烈的超程運動可能導致傳感器性損壞。
標準樣塊的使用與保養:
防銹防蝕: 存放在干燥器中,避免手直接接觸測量表面,以防汗液腐蝕。
嚴禁劃傷: 絕對禁止在任何粗糙表面拖動或使用樣塊,其測量面一旦劃傷即告報廢。
專用清潔: 用無水乙醇和無塵棉簽輕輕擦拭測量面,方向沿溝槽方向,不可來回擦拭。
定期校準: 使用隨機附帶或經計量機構認證的標準粗糙度樣塊,定期(建議每周或每使用50小時后)對儀器進行校準。
樣塊保養: 樣塊是精度基準,必須特別愛護。
工件準備:
清潔被測件: 測量前,確保工件表面無油污、灰塵、磁粉(對于磁力表座)和毛刺。這些雜質會污染探針、磨損針尖,并影響測量結果。
去磁處理: 對于磁性材料工件,若使用磁力表座,必須對工件進行去磁處理,防止鐵屑被吸附到探針和驅動器上。
收尾工作決定了儀器的長期健康狀態。
全面清潔:
驅動器主體: 使用干凈的無塵布輕輕擦拭外殼,去除指紋和灰塵。
探針區域: 使用洗耳球或專用的清潔氣吹,輕輕吹走探針夾持機構和傳感器附近的積塵。嚴禁用嘴直接吹氣。
導軌與運動部件: 對于臺式粗糙度儀,使用無塵布清潔X、Y、Z軸的導軌。必要時,可按制造商指導涂抹少量專用防銹潤滑油。
附件清潔: 清潔測量平臺、V型架、磁力表座等所有附件。
傳感器歸位與保護:
將驅動器放回支架或儀器箱內,確保探針處于安全收起狀態(通常有鎖緊裝置)。
為探針蓋上保護套。
正確存放:
斷電: 關閉主機和驅動箱電源。
防塵罩: 務必蓋上隨機附帶的防塵罩。
專用箱: 如果是便攜式粗糙度儀,使用后應將所有部件放回原裝的儀器箱內,并放置在陰涼干燥處。
長期存放: 如果長期不用,應取出電池(如有),并定期(如每月一次)通電運行半小時,以驅除潮氣,保持電子元件活性
接觸式(探針式)粗糙度儀:
核心是保護針尖! 針尖的完好程度直接決定測量準確性。
避免在過于粗糙的表面上測量,以免加速針尖磨損。
非接觸式(光學/白光干涉、激光共聚焦)粗糙度儀:
核心是保護光學元件!
物鏡鏡頭極其精密昂貴,清潔時必須使用專用的鏡頭紙、鏡頭筆和清潔液,按照規范流程操作。
嚴格防止油污、指紋污染鏡頭。
測量反射率過低(如黑色橡膠、暗色塑料)或透明工件時,可能需要噴涂顯像劑,使用后務必清潔工件,防止顯像劑粉末進入儀器內部。
| 周期 | 保養項目 |
|---|---|
| 每次使用 | 測量前后清潔工件和儀器、規范操作、正確存放 |
| 每日/每周 | 清潔工作臺和環境、檢查探針(光學鏡頭)狀況 |
| 每月 | 全面清潔儀器內外、檢查導軌和運動部件、使用標準樣塊進行精度驗證 |
| 每年 | 聯系制造商或授權服務商進行年度校準和全面維護 |
最后,請務必仔細閱讀并遵守您設備隨附的《用戶手冊》中的具體保養要求,因為不同品牌和型號的儀器可能存在特殊規定。
遵循以上通用流程,您的粗糙度儀將能長期穩定地提供精確可靠的測量數據